任弼時
任弼時,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任弼時,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他46歲英年早逝,在春秋30載的革命生涯中,擔任中央委員會領導成員有23年之久。他在1927年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8年5月至8月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連任五、六、七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黨的建設奮斗不息,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作為1945年黨的七屆一中全會選出的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偉大名字一道享譽中外。
光輝的人生
任弼時,原名任培國,湖南省汨羅人,1904年4月30日生。1920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7月任團中央總書記。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國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漢口召開的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積極主張土地革命,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928年5月至8月擔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1935年11月與賀龍率紅二、六軍團長征,長征中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斗爭,力促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谷諔馉幈l后,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抗戰。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系統地匯報中國抗戰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闡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共產國際的理解和支持。1940年3月回國后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1943年3月與毛澤東、劉少奇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從1942年春天開始,任弼時全力協助毛澤東領導延安整風運動,為中共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奮力拼搏。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期間,任弼時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主持起草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被全會討論通過,為統一全黨在思想問題、歷史問題和領導問題上的認識,打下堅實基礎。1945年4月23日,任弼時作為大會秘書長參加黨的七大的組織工作。在6月19日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上,任弼時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為五大書記之一,成為中共有史以來成熟的核心領導集體中的一員。
1947年3月,國民黨蔣介石部署了30多個旅和上百架飛機,糾集20余萬大軍,大舉圍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只有兩萬人的邊區保衛部隊。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陜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工作,在極其艱險的環境中轉戰陜北,領導全國解放戰爭。1950年,毛澤東回憶起解放戰爭時說:“在陜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兩個窯洞里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p>
在中國革命順利發展勝利在望的時刻,由于常年艱苦斗爭生活的損害,任弼時的身體健康日趨惡化,很快病倒了,血壓(低壓)高達150毫米水銀柱,心臟每分鐘跳動110次以上。黨中央開會決定:弼時必須立即全休靜養。任弼時不得不服從黨的決定,去蘇聯治療。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期間,多次看望任弼時,希望他早日康愈,重返中央領導崗位。任弼時向毛澤東建議,應盡快選派一批政治覺悟高,又有實干苦干精神的青年到蘇聯學習,以培養我們自己的建設人才。毛澤東很贊賞任弼時的遠見卓識?;貒?,任弼時急切地向毛澤東要求恢復部分工作。毛澤東詳細詢問了任弼時的病情,征詢了醫生和書記處的意見后,同意他每天工作4個小時。他深知時日無多,自己把工作時間延長到8小時以上,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做人生的最后沖刺。不幸于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46歲。任弼時去世后,黨中央對他的這種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號召全黨向他學習。
光大湖湘文化
任弼時生長在汨羅江邊一個貧苦的鄉村教師家庭。汨羅所在的湘北重鎮岳陽,是洞庭湖南岸的魚米之鄉,長江流域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稱,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探索精神,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舍生取義、銳意進取、百折不撓的人文傳統,聞名于世。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洞庭湖畔的鄉情風物,湘江兩岸的時代大潮,構成了青年任弼時生活成長的精神家園,賦予他求學、求知、求真理,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奮斗不息的精神動力,對他的人生追求、思想轉變、道德修養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任弼時從小生活在屈原投江的地方,深受民族文化中憑吊屈原遺風流韻的影響。他的父親給他起名培國,寓意愛國、衛國、強國,并給他講述屈原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崇拜屈原的種子。讀書之余,他經常瞻仰屈子祠和屈原墓,參加民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激勵自己和同學的愛國思想,努力探求國家、民族的興盛之道?!对狸枠怯洝匪惆l的憂樂天下、關懷黎民的博大情懷,也使一腔熱血的少年任弼時十分崇尚和景仰。他在小學作文中發出呼吁說:“人人若有衛國之心,即有御侮之策”,全國同胞應“本愛身之心以愛國”,從小培養和張揚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任弼時的學習興趣非常廣泛,國文成績優秀,擅長作文,還喜歡繪畫、雕刻,養成了讀報、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他耳濡目染,觸類旁通,接受到當時先進知識分子傳播的新文化新思想,開始樹立勤勞自強、愛國御侮等人生觀念。他在《試述諸生入學之志》、《民生在勤》、《自立》等小學作文中,嘗試著抒寫了這樣一些人生道理:人生必各有志,必宜發憤,然后達其目的;民生在勤也;世界之人皆以自立為要,吾國四萬萬同胞,欲保國家,非自立不可,吾人年幼之時不尤宜自振乎!
1915年夏,任弼時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從汨羅江畔來到湘江岸邊,揭開了求學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新的一幕。任弼時充分利用第一師范這所名校的良好條件,如饑似渴地拼命讀書。無論是講堂上老師的耳提面命,還是課外的圖書報章雜志,他都樂在其中,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增長學識,鍛煉體魄,培養心智,開闊眼界。他不是閉門讀書,而是關心國家大事,社會上反映出的國勢衰微、列強掠奪、軍閥混戰的黑暗現實,更激發了他憂國憂民的意識和自強自振的追求。任弼時進入第一師范附小時,毛澤東等一批先進青年正在第一師范本科讀書。以毛澤東為首組織的一師校友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自治和社會活動。任弼時是一個活躍分子,在學生活動中結識了比他年長11歲的毛澤東,使他在長沙的學生生活中多了一位良師益友。1916年11月8日,愛國名將蔡鍔逝世。任弼時參加了湖南各界舉行的追悼會,并寫了一篇《追悼蔡公松坡感言》的作文,盛贊蔡鍔“鏟除帝制恢復共和”,感嘆救國人才缺乏,激勵自己和同學們:“今公已矣,吾人可不急起直追趕,繼公之志乎!”本著這種為國為民的人生奮斗目標,任弼時不論是在一師附小還是在明德中學、長郡中學,在刻苦讀書的同時,他時刻不忘中國青年的歷史責任,銘記帝國主義列強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國恥國仇,痛恨軍閥混戰帶來的國家危亡、民不聊生,立志徹底改變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努力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爭取光明的未來。1919年5月,任弼時積極參加了毛澤東等領導的湖南五四運動,組織同鄉同學回老家宣傳民眾,抵制日貨,在反帝愛國斗爭得到了鍛煉。
1920年8月,毛澤東等湖南進步人士發起組織了俄羅斯研究會,發動有志青年遠行到列寧的故鄉學習,目的是改造中國與世界。任弼時聞訊后欣喜異常,立即和同學蕭勁光報名加入俄羅斯研究會,決心到俄國留學。任弼時和劉少奇、蕭勁光、羅亦農、任作民等14位湖南青年先后趕赴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主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并首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然后轉赴蘇俄,就讀于莫斯科東方大學,走上革命道路。任弼時在給父母的信中表示:“只以人生原出謀幸福,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與責任,達此便算成功?!?922年冬,任弼時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正式黨員。在東方大學的三年,任弼時系統地閱讀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擴大了政治視野,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開始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也經受國外艱苦而又緊張的生活磨練。這些都為任弼時后來回國投身中國革命、擔當領導責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弘揚“駱駝精神”
任弼時創造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辭重負奮力前行的“駱駝精神”。任弼時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黨為人民超負荷工作,倒在了為建立和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的工作崗位上,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以身殉職的第一人。任弼時曾把自己比作一峰駱駝,馱負著民族和階級的希望,負重遠行。駱駝同牛一樣,是一種特別能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動物,載負重物在沙漠里跋涉遠行,從不拈輕怕重,而是拼命艱難前行。任弼時是典型的具有駱駝品質的奉獻者。他從16歲起就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他從團中央總書記到黨中央書記,走過了漫長的革命道路,經歷了白區、蘇區和游擊區的斗爭,經歷了國內、國外的環境。他具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他曾多次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逮捕和拷打,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和鋼鐵意志,同敵人頑強斗爭。他生活上一直艱苦樸素,自奉菲薄。他用了多年的一條毯子,是紅六軍團繳獲的戰利品。他穿了十多年的一件毛背心,是妻子陳琮英拆掉自己的一條圍巾改織的。了解他的同志說:“他就是這樣的一個忘我的人,工作起來好像病都被趕走了?!蓖緜儎袼残酿B病,他卻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肩負著革命的重任,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彼摹叭隆眰鳛榧言?,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他的無私奉獻和徹底革命,被黨和人民稱譽的勇于負重、忘我工作的“駱駝精神”,構成了他具體而實在的黨性形象。他逝世時,戰友毛澤東題詞評價:“任弼時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991年3月,江澤民參觀任弼時故居時題詞號召:“發揚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辭重負奮力前行的駱駝精神!”2003年10月,胡錦濤同志到湖南考察,瞻仰了任弼時故居,稱頌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卓著豐功偉績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史冊上,書寫著任弼時的光榮和驕傲。在中國革命的許多關鍵時刻,他審時度勢,提出明確的主張和建議,克服危機、力挽狂瀾,推動革命事業向前發展,顯示了他作為黨和人民軍隊卓越領導人的智慧和膽略,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建樹了豐功偉績。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1927年八七會議以后,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他同戰友們一道,為發展工農武裝,推進土地革命,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并在國民黨統治區把黨的秘密工作同合法半合法斗爭密切結合起來,使革命運動逐步走向復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紅軍長征途中,當紅二、四方面軍會合時,他和朱德等同志一起,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同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斗爭,促成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谷諔馉幈l后,他和朱德、彭德懷一起,率領八路軍深入山西敵后,擴大人民武裝,開辟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敵后抗日的新局面。在延安,他協助毛澤東領導大生產運動和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建設,明確提出,革命的目的就是為著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邊區建設的最中心的任務,建設的中心在發展經濟。在解放戰爭中,他和周恩來協助毛澤東轉戰陜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還分管土地制度改革和根據地建設等工作。
任弼時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并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歷來注意調查研究,嚴格尊重事實,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敢于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各種錯誤傾向。他注意總結黨的建設和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并加以理論概括,撰寫了大量理論文章,為毛澤東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對加強黨的領導、促進黨的建設、凝聚全黨智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是最早闡明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應當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黨的領導人之一。1943年6月,他撰文指出:“我們要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便不只是去學習馬克思列寧的原著,特別要去學習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及黨的決定,并要在領導群眾實踐中發展馬列主義?!秉h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取得中共建設史上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任弼時為此作出了杰出貢獻。
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組織家,對黨的建設很有建樹。1940年開始,他參加中央書記處工作,成為毛澤東的親密助手之一,長時間地分管組織工作,一貫重視黨的建設。他的許多著作是深刻闡述毛澤東建黨思想的重要文獻。他協助毛澤東領導延安整風運動,籌備召開黨的七大;受中央委托,主持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他強調政治工作是八路軍的生命線,建議加強政治工作制度,經中央批準,八路軍恢復了政委制。為了爭取全國革命勝利和在革命勝利以后進行經濟建設,他強調要加強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強法制建設和注意搞好黨在執政條件下的建設工作。
堅強黨性楷模
在黨成立后的很長時間里,由于共產國際指導上的錯誤和黨內教條主義的盛行,導致中國革命遭受了多次重大損失。任弼時努力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實事求是地對待具體問題,多次抵制和反對“左”右傾機會主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1927年4月,國民黨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大屠殺,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頓時陷入血雨腥風之中,中共黨內也彌漫著分歧和迷茫。團中央總書記任弼時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大革命瀕臨失敗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堅持真理,三次向陳獨秀遞交意見書,旗幟鮮明地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作斗爭,積極主張黨要有自己的獨立主張,要實行土地革命。大革命失敗后,他懷著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在嚴酷的白色恐怖包圍下,置個人安危于度外,沉著奮戰,積極參與糾正黨內的盲動主義錯誤。1927年9月,毛澤東和湖南省委領導的秋收起義遭受挫折,毛澤東毅然率部轉向湘贛邊界農村。時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任弼時受中央委派,趕赴長沙督促湖南省委繼續組織城市暴動。任弼時根據長沙國民黨守軍有上萬人槍,而湖南省委能動員的力量不足千人、多數武器是大刀長矛的敵我情況,作出決斷:“這樣賠本的買賣,我們不能做?!彼谙蛑醒氲膱蟾嬷朽嵵靥岢觯骸按藭r長沙的暴動必大遭失敗?!薄伴L沙暫不舉行暴動?!睂嶋H上支持了毛澤東把秋收起義軍引向農村的正確決策。
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以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領導給黨和紅軍的斗爭造成了重大的損害。任弼時在參與中央蘇區的領導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努力支持毛澤東、朱德領導紅軍開展反“圍剿”斗爭,強調“以后肅反,不能重口供,要重調查!”“不得隨意抓人,亂殺人?!币蚨Wo了許多同志。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回憶說:當時如果沒有任弼時、王稼祥同志贊助我們,信任我們,我和總司令那是相當困難的。1933年任弼時調到湘贛省委工作后,在實踐中深深感受到毛澤東正確思想和戰略戰術的群眾基礎,不斷對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進行抵制和糾正。
抗日戰爭初期,當王明以共產國際代表自居、推行右傾機會主義時,任弼時受中央委托,到共產國際去系統介紹中國的實際情況,闡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取得共產國際的理解和支持。延安時期,任弼時全力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運動,為中共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他認為堅持毛澤東倡導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態度,反對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作法,是搞好整風的關鍵。他在關于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中,闡明了黨中央要求全黨加緊鍛煉黨性,提高黨性,培養黨性,增強黨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把黨性的鍛煉和修養當作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他指出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是黨性不純或者說是黨性很壞”的具體表現?!叭绻h的領導機構被這樣一種東西所統治,革命就一定要走向失敗?!彼J為能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能不能使階級意識、階級立場和思想方法三者高度統一,是革命者是否成熟的標志,也是黨員黨性的最高表現。
1947年,毛澤東讓任弼時負責土改工作,以保證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任弼時經過調查研究,及時指出土改中出現的“左”的錯誤,要求各地立即加以糾正。他所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經黨中央批準作為指導文件印發全黨,對保證土地改革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直到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仍然高度評價任弼時在土改問題上的功績說:“土地法上講,禁止亂打亂殺。這個問題好像是從1947年12月會議和任弼時那個關于土改問題的報告以后才明確了。弼時同志那個文件起了相當的作用?!比五鰰r的黨性修養和政策水平,在黨內是首屈一指、眾所公認的。
豐富黨建實踐
任弼時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不息。1927年當選為中央委員和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參與中共中央領導工作,為黨的建設和發展奉獻了畢生的心血、才干和精力,豐富的黨建實踐活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歷史的經驗。
在蘇區黨的建設工作中,任弼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意調查研究,注意總結符合實際情況的工作規律,檢查黨的方針是否正確。在領導肅反工作上,努力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正確估價干部隊伍,加強了黨對肅反工作的領導,保護了許多同志。在湘贛蘇區他就保護了王首道、張啟龍等蘇區的領導人。任弼時親身經歷了黨內發生的幾次大的左傾錯誤,所以對左傾路線的本質及其危害認識比較深刻。他在《對晉綏土改整黨工作的意見》等文章中,全面分析了一些地方存在的左傾錯誤的嚴重危害,正確指導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土改和整黨工作,得到毛澤東的贊揚。
任弼時擔任團中央總書記期間,就堅決維護和自覺接受黨對團組織的領導,既使團的工作得到大發展,也為黨領導的斗爭和黨組織的擴大準備了力量。參與黨中央領導工作以后,任弼時更加注意維護和加強黨的領導,同種種削弱或脫離黨的領導的傾向進行堅決斗爭。1934年底開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之后,任弼時堅持黨的一元化領導,保證黨掌握革命根據地的領導權,強調“要決心創造蘇維埃根據地”,必須“建立黨的堅強領導”;堅持黨對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保障黨在革命戰爭中的指揮權,強調“加強對武裝的領導和組織,加強游擊戰爭的領導”,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得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戰略作用。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取消了政治委員制度,部隊的政治工作明顯削弱,為了糾正這種傾向,任弼時向黨中央寫了報告,提出紅軍改變名稱,不能改變紅軍的宗旨,不能丟掉紅軍的光榮傳統。我們要打破國民黨的限制,重新恢復紅軍的政治制度,加強軍隊的政治思想建設,保證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根據任弼時的這一報告,中央軍委立即作出了恢復政治委員制度的決定,恢復軍隊中的各級黨組織,部隊政治工作重新得到了加強。這是八路軍在新的形勢下,堅決接受黨的領導,切實執行黨的路線,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并在抗日戰爭中成長為一支英勇抗戰模范部隊的重要保證。
中共中央對任弼時的評價,突出了任弼時作為黨的組織家及其黨的組織工作貢獻的歷史地位。任弼時在黨中央工作期間,既是重大方針政策的參與制定者,又是各項方針政策的切實執行者。他深切地了解黨的組織建設對于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的重要意義,所以他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都十分關注黨的組織建設和發展。他的《白色恐怖下的黨組織整頓和秘密工作》、《目前黨在組織上的中心工作》兩篇文章,分別解決了白區斗爭下黨的組織形式如何適應形勢的問題和蘇區條件下黨支部工作規程的問題。任弼時1940年參加中央書記處工作,負責中組部、青委、婦委等部門。1941年被任命為中央秘書長后,即著手整頓中央的辦公機關,首先建立起中央辦公廳。下設秘書、總務、警衛三個處,逐步建立了一套工作制度、行政制度和供應制度。為了加強調查研究,將馬列主義的理論原則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任弼時還在中辦成立了政策研究室、國際問題研究室。他為黨的組織工作、秘書工作和群眾工作逐漸走向正規化作出了貢獻。延安整風后期,任弼時協助毛澤東領導中央機關的精兵簡政。1943年3月16日,任弼時代表書記處提出初步方案,經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討論,通過了《關于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確定中央政治局“擔負領導整個黨的工作的責任”,中央書記處“有權處理和決定一切日常性質的問題”,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之下設立宣傳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這次精簡整編,在黨的建設特別是組織建設上意義深遠,它從組織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袖地位,為黨的七大在組織方面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對全黨工作的一元化領導,增強了領導效能;同時為全黨作出了精兵簡政的樣板。任弼時作為黨的一個杰出組織家得到公認。
延安整風是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一個創造,是增強黨的戰斗力的一次成功實踐,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具有深遠意義。在延安整風中,任弼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協助毛澤東開展延安整風的主要領導人。整風運動開始后,毛澤東提出“黨在思想領導上的重要性”的問題。任弼時認為這是在整風運動中要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他說:“黨如果不能在思想上領導全黨,黨中央如果不能正確的掌握黨內思想問題,糾正黨內的各種錯誤,要使黨來正確的領導革命是不可能的?!币虼?,他提議以此作為中央政治局第一項原則。他用事實揭露和批判以王明為代表的機會主義,要求大家從中吸取沉痛的教訓。為了加強黨的思想領導,他還多次提出,必須轉變黨的工作作風,加強黨的思想教育,認為這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他協助毛澤東代表中央就有關思想范圍的問題,作出了很多重要決定,并發表了很多闡述性的報告、講話。對于在整風運動中抓住思想領導這個根本問題,提高全黨的思想覺悟,使全體黨員受到一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促進黨的各方面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任弼時在整風中,非常強調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重要性。他認為,要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首要的是把全黨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拔覀儽仨氄J識,這些思想上的分歧,是由于思想方法的錯誤與階級立場的不堅定而產生出來的?!彼蟾鱾€黨的組織,黨的干部,要深入到思想領域中去解決問題,求得黨內思想上的一致。為此,他要求改進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批評了那種不善于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去改進工作方式的“老一套”工作方法,說這是各級領導者感到工作“棘手”和“辦法少”的主要原因。他提出:“要轉變領導作風,要建立新的工作作風,就必須富于創造力,要發揚干部和黨員大膽創造事業的精神。在一縣、一區、一鄉工作的同志,都要學習善于按照當地群眾的需要和可能的條件出發,去獨立地創造事業?!?/p>
任弼時深刻的黨建理論為毛澤東建黨思想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任弼時是最早闡明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應當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黨的領導人之一。1943年任弼時在《共產黨員應當善于向群眾學習》中說:中國共產黨“真正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真正使馬列主義具體化、中國化,并有新的發展?!薄耙虼?,我們要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便不止是去學習馬克思列寧的原著,特別要去學習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及黨的決定,并要在領導群眾實踐中發展馬列主義?!?/p>
在黨的思想路線上,任弼時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指導革命斗爭重要的“方法和工具”,必須運用這個武器“注意分析中國社會,按客觀事實而運用經驗與理論”,反對不切實際地“仿效俄國黨的經驗”。在延安整風時指出:“這里所指的理論是說掌握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拿了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解釋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既要“反對把馬列主義看成教條公式來搬運的傾向,同時也反對那種不重視理論的狹隘經驗主義的傾向”;要創造性地使“馬列主義具體化、中國化,并有新的發展”。在黨的七大開幕講話中,任弼時更進一步指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已經掌握了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毛澤東三個字不僅成為中國人民的旗幟,而且成為東方各民族爭取解放的旗幟!”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中共建設史上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任弼時為此作了自己的貢獻。
任弼時堅持毛澤東一貫倡導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反對那種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整風運動的審干,由于康生的錯誤領導,發生了嚴重的偏差。任弼時知道后,堅決反對這樣做,他說:“我們的革命隊伍,那能越革反革命越多呢?我不信,應該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彼兔珴蓶|、劉少奇、周恩來等一起研究多次,認為應當堅決糾正在審干中出現的擴大化錯誤。1943年,中央作出了《關于審查干部的決定》,提出“一個不殺,大部不抓”,嚴禁逼供信的政策,從而使整風運動恢復正軌。任弼時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特別強調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增強無產階級黨性,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達到全黨的思想統一。
在黨的作風建設上,任弼時倡導勤于和善于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要求擔負領導責任的黨員,精確地了解“本部門本地區上下左右的情況”,運用理論的力量,分析“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了解內部聯系,找出主要矛盾,來確定我們的方針”。在黨的組織工作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要建立集體領導;第二,要建立巡視制度;第三,要建立各部工作;第四,要加強黨內民主。他非常重視發揚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明確指出“黨內黨外均應加強民主,建立民主制度,而且制度必須實行”,“必須先有黨內的民主,人民的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任弼時是富有政治遠見和科學預見的領導者,早在延安時期,他就十分注重已經在邊區執政的共產黨的建設。他強調一是建設好“三三制”的民主政權,二是要用很大的注意力去進行經濟建設,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但是邊區的經濟建設是“最中心的任務”。我們黨必須提高對經濟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必須轉變老一套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這樣,任弼時就把執政黨的建設同邊區的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以論述。同時,任弼時提醒全黨要反對貪污、腐化和墮落的嚴重傾向,否則,“任其發展下去,干部和黨員就會起質的變化,黨、政府與軍隊也會被它逐漸腐蝕,這是十分危險的”。為了爭取全國革命勝利和在革命勝利后搞好經濟建設,任弼時及時強調要加強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強法制建設,注意搞好黨在執政條件下的自身建設。在1949年3月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大會發言中,任弼時對中國共產黨步入城市進行全面執政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執政黨自身建設的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構想。他強調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黨的建設也“要轉向以城市和工業為重點”。他告誡說:如果“忙于各種經濟建設和行政事務,放松了黨的建設,忘掉了黨務工作,那是很危險的”,糾正這種偏向“對于我們黨將要在全國范圍成為執政黨的時候是特別重要的”。任弼時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得到黨中央領導人的贊同。毛澤東就在任弼時發言時作了多次補充和贊成,并在七屆二中全會的結論中說:黨的成份,組織教育等等,值得研究,好好研究。弼時同志講了一篇,要有這樣一篇,我基本贊成。